关于周穆王西游的真实目的,可以说众说纷纭。

比较流行的说法是,周穆王本身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,世界那么大,想到处走走。

但仔细思量一下就是错的。

周穆王继承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,早过了想出去看看的年龄了。

而在五帝时期,当时的帝王有一个出游制度,每隔一段时间,一般是若干年就到天下到处走走,了解一下风土人情,体察一下民间疾苦。

正因为此,黄帝的都城在今天的山西,但是他在今天的新疆境内有行宫。

舜的都城在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,但是他死于千里之外的湖南,那就是在巡视途中去世的。

因为三皇五帝被称为圣人,所以他们的一些规章制度也被后人所遵守。

一直到了四千多年之后的清朝,康熙还到处巡游,而且他说得很明白,他是在效仿古圣人。

乾隆皇帝六下江南,也难免有学习三皇五帝的痕迹。

而周穆王是非常崇圣的一个人,他在位的时候,践行这种出游制度是完全可能的。

但这只是形式。

周穆王西游除了继承前代圣帝的这种形式之外,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目的。

第一个,他要去祭祀中华民族的老祖先黄帝。

第二个,他要去拜访当时仅存的神灵西王母。

第三个,是为了宣示主权。

中华文明源出昆仑山。

所以今天的新疆地盘是中华民族的根基。

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逐渐向东迁徙,并在黄河流域进一步发展壮大,而西方反而逐渐成了偏远地区。

而那一部分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,所以给人中华民族源于黄土高原的假象。

虽然最终在黄土高原发展壮大,但是西方一直都在炎黄的控制之下。

所以在《山海经》里,今天新疆的这片土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炎黄子孙。

然而在进入夏朝之后,可能是大洪水造成的生产力严重下降,当时的国家已经管不到今天新疆这片地方。

但并不是说这地方不属于中国,只能说划入了荒服的范围。

但事实上,这片地方和中原政权渐行渐远。

所以周穆王出行西域,所到之处,当地的部落都要接待,都要上贡品。

当然周穆王也要给予赏赐。

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军队的。

《穆天子传》说的是六师之人。

但是很明显,周朝的六师有五六万人,周穆王不可能带了那么庞大的部队,仅仅是其中一部分,分析起来不会多于两千人。

人虽然少,但足以说明,西行的目的就是向西方的那些部落宣示主权,表明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。

而那些部落也纷纷响应,除了上贡之外,他们还要供应这些军队吃饭。

《穆天子传》讲得非常清楚,凡是周穆王所到之处,都成了周朝的地盘。

恢复对西方的统治,这才是周穆王此行的最主要目的,同时也是他此行的最大功劳,甚至可以说是他当五十五年周王的生涯中最大的功劳。

虽然今天的人们最熟悉的不是他收复故土的故事,而是他见西王母的故事。

所以老严一向认为,张骞开辟丝绸之路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,这条路早在炎黄时期就有了,周穆王又恢复过。

老严还一向认为,从公元六十年起新疆从属于中国这个说法也是有问题的,中国本身起源于新疆,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,不过是像周穆王一样,再次宣示对新疆的主权。

那么问题来了,老严当然是把周穆王西游的故事看作历史真实,为什么除了穆天子传,其他书没有讲到这段历史呢?尤其是中国第一本通史、具有绝世影响力的《史记》,为什么没有讲到周穆王西游的历史呢?其实《史记》讲到了。

《赵家》中,介绍一个名叫造父的车手,就讲到他曾经去过今天的新疆,见到了西王母。

而造父正是周穆王的车手之一。

他都见到了,周穆王肯定也就见到了。

另外在秦世家中,也提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。

但是在周书中,就算是写到周穆王的时候,竟然对这件事情只字不提。

这也怪不得人们认为没有历《史记》载了。

我们来看看《史记》记载周穆王的时候具体讲了些什么。

其实主要讲了两件事情,第一件是他征犬戎,但是对战争并没有正面描写,而是花了五百多字来写一个大臣阻止他打仗。

另一件事情是写周穆王制定刑法。

说到刑法这玩意儿,大家就知道,司马迁因为触怒汉武帝受了宫刑,他对刑法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。

那么对于刑法的发明者周穆王,他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感。

而征犬戎的故事中,之所以重点写这位大臣的劝说,也是司马迁认为这次战争是不应该发起的。

这还不算,司马迁还认为,正是因为这一次战争,导致荒服不再来周朝上贡。

甚至在匈奴传中,他把之后几百年来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,都说成是周穆王这一次征伐犬戎的原因。

可见,司马迁是一定要把周穆王写成反面人物。

那么对他西游之类的丰功伟绩,当然就舍弃了。

当然他不写并不代表这件事情不存在,所以还是在另外的篇幅中透露出来了。

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,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人,仅仅比一般的人少两个蛋。

是人就有是非观念,就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,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历史著作中表现出来。

事实上他在《报任安书》中说得非常明白,他写《史记》的目的是“成一家之言”,也就是要表现自己的观点的。

既然要表现自己的观点,那么在材料取舍方面肯定有所考虑,跟自己的目的不符合的就不要。

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把老严家的狗写进《史记》,估计他不喜欢狗。

人们不相信周穆王西游昆仑的另一个原因是,《穆天子传》写得太神奇,尤其是驾车日行千里。

另外按照常理推论,新疆那么多高山大川,当时连霍高速还没有开通,很多地方周穆王驾驶马车是不可能通过的。

关于这些,老严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了解释,这里不再赘述。

总之周穆王西游昆仑这件事情,其实是无可置疑的。

至于其中的细节,是不是每一处都像穆天子传所写的那样的,这个另当别论。

而这件事情塑造了周穆王从夏朝一直到西汉的唯一伟大帝王形象,比所谓的成康之治之类的更为突出。

所以中华民族需要纪念周穆王,需要记住他的功绩。

  • 记载
美女靠比 2023-05-30 03:30:43

关于周穆王西游的真实目的,可以说众说纷纭。

比较流行的说法是,周穆王本身是一个喜欢游山玩水的人,世界那么大,想到处走走。

但仔细思量一下就是错的。

周穆王继承王位的时候已经五十岁了,早过了想出去看看的年龄了。

而在五帝时期,当时的帝王有一个出游制度,每隔一段时间,一般是若干年就到天下到处走走,了解一下风土人情,体察一下民间疾苦。

正因为此,黄帝的都城在今天的山西,但是他在今天的新疆境内有行宫。

舜的都城在河南山西交界的地方,但是他死于千里之外的湖南,那就是在巡视途中去世的。

因为三皇五帝被称为圣人,所以他们的一些规章制度也被后人所遵守。

一直到了四千多年之后的清朝,康熙还到处巡游,而且他说得很明白,他是在效仿古圣人。

乾隆皇帝六下江南,也难免有学习三皇五帝的痕迹。

而周穆王是非常崇圣的一个人,他在位的时候,践行这种出游制度是完全可能的。

但这只是形式。

周穆王西游除了继承前代圣帝的这种形式之外,还有三个非常重要的目的。

第一个,他要去祭祀中华民族的老祖先黄帝。

第二个,他要去拜访当时仅存的神灵西王母。

第三个,是为了宣示主权。

中华文明源出昆仑山。

所以今天的新疆地盘是中华民族的根基。

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才逐渐向东迁徙,并在黄河流域进一步发展壮大,而西方反而逐渐成了偏远地区。

而那一部分历史是没有文字记载的,所以给人中华民族源于黄土高原的假象。

虽然最终在黄土高原发展壮大,但是西方一直都在炎黄的控制之下。

所以在《山海经》里,今天新疆的这片土地上到处都生活着炎黄子孙。

然而在进入夏朝之后,可能是大洪水造成的生产力严重下降,当时的国家已经管不到今天新疆这片地方。

但并不是说这地方不属于中国,只能说划入了荒服的范围。

但事实上,这片地方和中原政权渐行渐远。

所以周穆王出行西域,所到之处,当地的部落都要接待,都要上贡品。

当然周穆王也要给予赏赐。

周穆王西行是带着军队的。

《穆天子传》说的是六师之人。

但是很明显,周朝的六师有五六万人,周穆王不可能带了那么庞大的部队,仅仅是其中一部分,分析起来不会多于两千人。

人虽然少,但足以说明,西行的目的就是向西方的那些部落宣示主权,表明他们是中国的一部分。

而那些部落也纷纷响应,除了上贡之外,他们还要供应这些军队吃饭。

《穆天子传》讲得非常清楚,凡是周穆王所到之处,都成了周朝的地盘。

恢复对西方的统治,这才是周穆王此行的最主要目的,同时也是他此行的最大功劳,甚至可以说是他当五十五年周王的生涯中最大的功劳。

虽然今天的人们最熟悉的不是他收复故土的故事,而是他见西王母的故事。

所以老严一向认为,张骞开辟丝绸之路这种说法是有问题的,这条路早在炎黄时期就有了,周穆王又恢复过。

老严还一向认为,从公元六十年起新疆从属于中国这个说法也是有问题的,中国本身起源于新疆,西汉建立西域都护府,不过是像周穆王一样,再次宣示对新疆的主权。

那么问题来了,老严当然是把周穆王西游的故事看作历史真实,为什么除了穆天子传,其他书没有讲到这段历史呢?尤其是中国第一本通史、具有绝世影响力的《史记》,为什么没有讲到周穆王西游的历史呢?其实《史记》讲到了。

《赵家》中,介绍一个名叫造父的车手,就讲到他曾经去过今天的新疆,见到了西王母。

而造父正是周穆王的车手之一。

他都见到了,周穆王肯定也就见到了。

另外在秦世家中,也提到周穆王西游的故事。

但是在周书中,就算是写到周穆王的时候,竟然对这件事情只字不提。

这也怪不得人们认为没有历《史记》载了。

我们来看看《史记》记载周穆王的时候具体讲了些什么。

其实主要讲了两件事情,第一件是他征犬戎,但是对战争并没有正面描写,而是花了五百多字来写一个大臣阻止他打仗。

另一件事情是写周穆王制定刑法。

说到刑法这玩意儿,大家就知道,司马迁因为触怒汉武帝受了宫刑,他对刑法可以说是深恶痛绝的。

那么对于刑法的发明者周穆王,他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感。

而征犬戎的故事中,之所以重点写这位大臣的劝说,也是司马迁认为这次战争是不应该发起的。

这还不算,司马迁还认为,正是因为这一次战争,导致荒服不再来周朝上贡。

甚至在匈奴传中,他把之后几百年来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入侵中原,都说成是周穆王这一次征伐犬戎的原因。

可见,司马迁是一定要把周穆王写成反面人物。

那么对他西游之类的丰功伟绩,当然就舍弃了。

当然他不写并不代表这件事情不存在,所以还是在另外的篇幅中透露出来了。

司马迁是伟大的历史学家,但他同时也是一个人,仅仅比一般的人少两个蛋。

是人就有是非观念,就有自己的喜好和厌恶,就不可避免地在他的历史著作中表现出来。

事实上他在《报任安书》中说得非常明白,他写《史记》的目的是“成一家之言”,也就是要表现自己的观点的。

既然要表现自己的观点,那么在材料取舍方面肯定有所考虑,跟自己的目的不符合的就不要。

这也是为什么他没有把老严家的狗写进《史记》,估计他不喜欢狗。

人们不相信周穆王西游昆仑的另一个原因是,《穆天子传》写得太神奇,尤其是驾车日行千里。

另外按照常理推论,新疆那么多高山大川,当时连霍高速还没有开通,很多地方周穆王驾驶马车是不可能通过的。

关于这些,老严在之前的文章中已经做了解释,这里不再赘述。

总之周穆王西游昆仑这件事情,其实是无可置疑的。

至于其中的细节,是不是每一处都像穆天子传所写的那样的,这个另当别论。

而这件事情塑造了周穆王从夏朝一直到西汉的唯一伟大帝王形象,比所谓的成康之治之类的更为突出。

所以中华民族需要纪念周穆王,需要记住他的功绩。

      <strong dir="9cETBIuANsU"></strong>
      <style draggable="LwHdz0NWCc34k6"></style>

        美女靠比《美女靠比》由来

        编辑
        1.美女靠比“哎呀卧槽,打架你不早说,我还以为你要讲理呢,这半天把我累的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2.安详!夏天虽然活的时间还不够长,但是他的一生,完全都是在大战之中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3.夏天从来都没有畏惧过战斗,他是一名天生的战士,只不过他没想到,帝国联盟真的这么绝情,他也算是帮了帝国联盟不少的忙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4.灵石入手的时候夏天也蒙了,他此时正在使用隐息术的状态下,灵石居然自己跑到他手中了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5.“头,查出来了,就一个是实习记者,其他的都是假的。

        美女靠比《美女靠比》起源

        <acronym date-time="9XQyn6qFpM1f6"></acronym>
        1.美女靠比这是一次非常危险的驾驶,一定要记住时刻武装好自己,在驾驶的过程中,也能够装备武器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2.游戏中记录了大量高质量的剧情图片,每一章都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,建立你最好的团队,在正确的时间运用你的技能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3.稳定操作体验的过程,通过各种战斗竞争,释放华丽的技能,视觉盛宴。
               4.收集更多的小狗获得更多收益,轻松简单的玩法滑动手指就能合并养成,还有更多玩法需要你来体验;
               5.游戏应用程序的实际操作非常简单,点击白色横条,就会有一个白色的球出来,前面有挡砖
               6.只有聪明的玩家才会在战斗中仔细观察对手,所有服装都经过精心修饰。"
        参考资料